1、謙虛謹慎是竹的品格
竹大的特點就是“腹中空空”。把竹子的縱向剖開,里面只有橫隔的竹節,其他一無所有。有一句成語叫“虛懷若谷”,虛,就是謙虛;懷,就是胸懷;谷即為山谷;成語的解釋就是謙虛的胸懷就像山谷一樣,而竹的“腹中空空”正好形象地表明了它的謙虛。腹中無物就須從外界不斷的汲取營養,不斷充實自己、不滿足、謙虛是竹的顯著的精神。
2、堅韌不拔是竹的氣節
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報答他的恩人當時已隱歸的介子推,派兵逼他出山做官,介子推不愿意,背著老母躲入竹山。晉文公放了一把火,不一會兒,山上的竹子全燒光了,介子推至死不出,母子雙雙燒成焦炭。一代隱士生于竹山,死于竹山。后人為紀念介子推的高風亮節,在他死亡之日忌用煙火只吃冷食。這就是“寒食節”的來歷。介子推認為做人比做官更重要,人格比功名更珍貴。
傳說北宋宰相寇準,他為人耿直善良,堅持正義,敢于犯言直諫,遭奸臣迫害,死在雷州。當靈車將他的尸體運回家鄉時,當地百姓折竹掛錢,插地祭奠。不料過了一個月,那些插在地上的竹竿冒出了尖尖的嫩葉,很快就長成了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。老百姓懷念寇準為官清廉,剛正不阿,恰似竹子的氣節。
3、無私奉獻是竹的風骨
董必武稱贊竹子“生葉青青不肯黃,枝條處處耐寒霜。昭蘇萬物春風里,更有筍頭出土忙”。竹子在條件艱苦的環境里也能頑強生存;她不求索取,只有奉獻,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。竹筍做的佳肴,為人類所食用;用筍衣縫的布鞋,竹子制作的竹地板、竹涼席、竹家具、竹筷、竹工藝品等等應有盡有。竹子還以它殘留的枝葉扎成掃帚,為人類掃除污垢,就是竹沫、竹頭等也用在灶低燃燒,發揮光和熱。竹子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,奉獻了自己的全部。這正是“出世予人惠,捐軀亦自豪”。
4、高風亮節是竹的靈魂
“竹林七賢”中的嵇康,對世俗權貴的蔑視為統治者所不容,嵇康遭陷害被殺時,毫無畏懼,要來五弦琴,鎮定自若地彈了一首《廣陵散》,然后死于屠刀下?!爸裣荨敝械睦畎?,其一身傲骨和堅貞氣節更為人熟知,當他感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時,毅然離開朝廷,寄情于山水之中,他在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詩中說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責,使我不得開心顏!”
5、竹文化在新時代
竹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,竹子的品德和精神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,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年青人。當春天來臨時,竹子以其勢不可擋的銳氣,爭先恐后地從泥土中、從石縫中拼搏的吶喊。以其披堅執銳的勇氣迎擊風霜雨雪。以其剛正不阿、錚錚鐵骨擁抱大地。在破土后的日子里,竹節印證了成長的每一個過程,它雖然沒有牡丹的富貴,沒有桃李的妖艷,卻以它獨特的品質代表了中國人的精神氣節,在竹身上表現出來的“剛柔忠義”,是竹文化的精神內涵,也是我們在新的時代堅韌不拔、高風亮節的精神風貌。竹子集堅貞、剛毅、挺拔、清幽于一體,寓吉祥、富貴、平安、永恒,涵謙虛、廉潔、堅韌、高雅。真乃是“集山川之靈氣,匯天地之精華”。因此大力開發竹系列產品,大力弘揚竹文化,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禮貌和精神文明建設,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,是每一個新時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